重庆卫视官网每天提供最新资讯

发布时间:2023-07-30 23:10:23

 

31名考生造假的名单已经超过了仅仅是评判重庆市高考管理成败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地遏制高考作弊现象。这个问题不仅涉及每日资讯重庆卫视官网和教育领域的道德滑坡是否能够扭转,还关乎社会公平是否能够得到补偿。

早已不仅是重庆市高考管理成败优劣的问题,而是关乎能否有效遏制高考造假之风、扭转教育领域道德滑坡、补偿受到侵害的社会公平。这31名造假考生的名单牵涉到每日资讯重庆卫视官网和教育领域的伦理倒退问题。

“难道调查组会侵犯公民的知情权?”面对不断传出的质疑声,重庆市招办昨日仍未公布31名涉嫌伪造民族加分的考生名单。更令人意外的是,连同在2日起通过招办公众信息网公示的“2009年普通招生加分信息”等内容,昨日也突然消失了。

重庆市招办公众信息网从2日开始再次公示了高考相关信息,包括重庆市2009年普通招生加分信息、小语种录取名单、保送生名单和特长生名单。超过7万名考生的名字出现在这些公示名单上。其中,普通招生加分信息公示涵盖了15个类别,包括居民族聚居地的考生、散居民族考生、享受特殊照顾的区县考生、三峡库区考生、体育优秀生、农村独生女、民族乡汉族考生、奥林匹克竞赛参与者、民族乡民族考生、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与者、人民子女照顾等。

重庆市招生办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教育部“阳光招生”规定,他们再次公示了高考加分信息。他们欢迎社会继续对那些违规享受高考各类加分资格的考生进行举报。

只过了一天,就有家长想要再次查阅昨天发布的“2009年普招加分信息”,但却发现这些信息找不到了。记者昨天多次登录重庆市招办公众信息网,发现2日公示的内容已经有三项消失了,只剩下了“特长生公示名单”。

有网友对重庆卫视官网的失踪名单提出了质疑。他们怀疑这个名单是为了避免与之前公示的名单相比较,而从享受少数民族加分照顾的1万多名考生中找到31名存在问题的考生,并对这些考生及其家长的身份进行了详细调查。因此,2日的公示名单被撤下了。

市招办网站上这些名单的消失引起了更多网友的不满和疑惑:“名单都找不到了,我们怎么举报呢?”“这种公示是不是只是敷衍了事?”

重庆市招办何时公布31名涉嫌伪造民族成分的考生名单仍然是个谜。此外,招办公众信息网上原本公示的加分信息也不知去向何方。昨日,记者分别向重庆市招办主任邱可和副主任杨海波寻求答案,然而,他们都没有给出回应。有一些自称了解情况的人士表示,这31名涉嫌伪造民族成分的考生所涉及的政府官员并不少见。

据悉,重庆高考文科状元何川洋已经得知自己被北大和港大拒录的消息,尽管他遭受父母的禁止,不得出门、观看电视或上网。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向父母询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然而,父母却默不作声,只能在重庆卫视官网上寻找答案。

今年全国高考期间,教育部发布了通报,表示已经查处了2219名违规考生,占实际参加考试人数的万分之二点三。这一数字比2008年更低,显示出高考违规率达到了自恢复高考以来的最低水平。

根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的介绍,吉林、山西、贵州和新疆等地已经成功破获了33起危害高考的案件,并且抓捕了88名涉嫌违法犯罪的嫌疑人。今年高考期间,近1100名高中非应届毕业生因报考行为不当、利用通讯工具作弊以及替他人参加考试等严重作弊行为,将被取消录取资格,并且失去明年的报名资格。对于违规替考的在校大学生,将一律予以开除学籍处理。而那些指使、组织或参与高考群体性舞弊的教师和其他公职人员,将被撤销职务或开除。同时,如果有违反法律的行为,将会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亿万人的目光下,重庆市招生办公布了31名伪造考生名单。这已经不仅仅关乎这31名学生是否能够升学和重庆市高考管理的成败与优劣,更涉及到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地遏制高考作弊现象、扭转教育领域的道德滑坡以及是否能够补偿社会公平所受到的侵害。

重庆有关方面对于31名考生的录取资格问题至今未做出回应,显示他们对于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处理此事存在疑虑。今年4月,国家民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一份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变更民族成分的规定。这份通知明确表示,对于那些以虚假手段将自己的汉族身份改为少数民族身份的考生,一经查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招生考试机构必须取消他们的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

如果法规存在可以对这些考生采取轻罚的空间,同时又不会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话,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被轻罚未必不是一个选择。然而,眼下的现实是,如果不对他们进行严肃处理,国家政令的严肃性必将受到破坏。从社会效果来看,这会助长一种社会心态:似乎造假并不付出太大代价,家长承担责任,而考生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年轻的31个人,尽管对社会还不够了解,但是他们的造假行为被揭发出来可能是一件好事。相较于被大学录取,他们目前面临一个更重要的考验,即如何正视自己缺乏诚信的问题。上大学的机会以后还会有,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诚信问题,将给自己带来终身的伤害。社会期望他们勇敢地承认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无论对于造假学生本人还是他们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而言,根据政策规定严肃处理录取资格问题,无疑是必要的痛苦之药。(参考新华社等报道)